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骨科 >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脑性瘫痪 > 脑性瘫痪
编号:12795527
小儿脑性瘫痪患者护理措施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5年4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第4期
    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,是指小儿早期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,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,同时伴有智力低下、癫痫、视听觉和语言摄食和障碍及行为异常等。它在肢体残体儿中数量较多,表现复杂,存在问题也多,尤其在诊断、评价和康复中,存在许多问题。在脑瘫的发生率方面,WHO报道在发达国家为2‰-3‰。根据我国1998年的脑瘫流行病学报道,国内脑瘫患病率为1.86‰-4‰,大部分为散发儿童,农村发病率比城市高一倍。目前我国有0-6岁脑瘫儿31万,每年增加4.6万。

    1病因

    临床上造成脑瘫的三大原因为窒息、早产、持续性黄疸。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员报道,全国7.5万脑瘫患儿中20%是由窒息及产伤所致。

    2分型

    按我国1988年7月在佳木斯举行的第一届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提出的分型建议,小儿脑性瘫痪的分型。其中,按临床表现分型有痉挛型、手足徐动型、强直型、共济失调型、震颤型、肌张力低下型、混合型、无法分类型;按瘫痪部位分型有单瘫、截瘫、偏瘫、双瘫、三肢瘫、四肢瘫、双重性偏瘫。

    3治疗原则

    (1)早期发现,早期治疗;康复医师指导和持序性家庭训练;综合治疗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591 字符